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

濟南市關于加快建設工業強市的實施意見(全文)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7-10   瀏覽次數:79964

中共濟南市委 濟南市人民政府

關于加快建設工業強市的實施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的決策部署,聚焦“智造濟南”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打造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高地,現就加快建設工業強市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1.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濟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對標對表“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智造濟南”工作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在經濟工作首位,大力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聚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聚焦制造業優化升級、數字經濟引領、服務實體經濟三大重點任務,著力培育創新驅動、項目帶動、政策促動三大動能,凝心聚力、持之以恒打造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雙引擎,鞏固提升工業經濟的支柱地位和輻射帶動作用,持續推動產業和城市能級雙提升,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強大產業支撐。

二、發展目標

2.發展目標。逐年提升工業對全市經濟的基礎支撐作用,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到2025年,工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鞏固提升工業基礎地位,形成產業結構優、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好、集約水平高、發展模式新、融合程度深、本質安全水平高、開放層次高的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先進制造業發展能級顯著提升。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到2022年,做大做強做優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等四大支柱產業集群,規??偭窟_到萬億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支出占業務收入比重達到2%以上;質量效益顯著提升,產業附加值和勞動生產率水平明顯提高,盈利能力穩步增強;涉企要素配置效率顯著提升,畝產效益行業領先。

——數字經濟發展能級顯著提升。打造數字先鋒城市,到2022年,數字經濟占全市GDP比重達到47%以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3800億元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達到1500億元以上;加快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步伐,產業數字化水平國內領先;智慧城市與產業發展一體推進水平不斷提升,全域智能感知體系、新一代通信網絡、城市算力等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國內領先。

——企業發展能級顯著提升。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競爭力普遍增強,到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千億元以上企業3家,百億元以上企業15家,十億元以上企業100家,過億元企業800家,每年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0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4000家以上;市級以上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瞪羚、獨角獸企業總數達到2000家。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的生動局面。

——綠色發展能級顯著提升。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全面發展,到2022年創建市級以上綠色工廠200家以上,綠色園區(集聚區)15個以上;推動工業綠色化改造,全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污染物排放量、用水量明顯下降,節能減排主要指標行業領先

三、重點任務

3.聚焦智造濟南建設,構筑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堅持存量崛起與增量激活相結合,構筑集聚集群集約、高端高質高效、專業專注專長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

一是明晰發展領域,推動產業鏈式集群發展。圍繞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等四大支柱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信息技術裝備、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汽車及零部件、高端數控機床、機器人、精品鋼、先進高分子材料、先進晶體材料、抗腫瘤藥物、醫美抗衰等37個產業鏈條和40個產業集群。加大產業鏈垂直整合力度,按照有基礎優勢、有龍頭骨干、有平臺載體、有發展空間的要求,著力培育“平臺+生態,龍頭+配套,承接+轉型”的產業發展新生態,實施建鏈強鏈補鏈延鏈工程,推動產業鏈式集群規?;l展。

二是著力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堅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持續推動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領域的創新應用,加快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步伐,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推動園區和企業開展清潔生產、節能技術改造,循環化改造。深化制造與服務協同發展,大力發展和推廣個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網絡精準營銷和在線支持服務等服務型制造新模式?!藏熑螁挝唬菏泄I和信息化局、各有關部門,各區縣政府(含各功能區管委會,下同)〕

4.實施重點突破攻堅行動,加快工業經濟跨越趕超發展。緊緊圍繞國家和省市重大戰略,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和優勢,加快突破一批重點產業領域,集中攻堅影響力、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著力突破信息技術創新、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衛星導航、新能源汽車、激光裝備、醫療器械、不銹鋼、防疫物資等17條重點產業鏈,實現規?;?、集群化、高端化發展。培育5000億級產業集群2個,2000億級產業集群2個以上。

一是集中攻堅中國算谷,提升數字產業生態,打造全球算力、數據、智慧產業高地,到2022年,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提升至5000億級。

二是集中攻堅中國氫谷,依托山東重工百萬整車整機綠色智造產業園項目,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到2022年,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規模提升至5000億級。三是集中攻堅精品鋼與先進材料,加快推進鋼鐵“特精高”產品開發,推進特種功能材料、高性能金屬材料、先進復合材料等先進材料工程化和商業化應用,到2022年,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產業規模提升至2000億級。四是集中攻堅生物醫藥產業,積極推進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生命科學城建設,放大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效應,到2022年,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規模提升至2000億級。(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縣政府)

四、政策措施

5.樹牢工業強市的鮮明導向。

一是始終保持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的定力,堅定不移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把工業作為城市能級的戰略支撐和產業能級提升的主攻方向。

二是強化戰略規劃引領,立足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發展定位和省會經濟圈協同發展,高標準高水平編制工業和信息化“十四五”規劃,提升省會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在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龍頭作用,引領和帶動黃河流域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是強化考核導向,按照工業占比不低于三分之一的目標導向,將工業增速及占比、工業及技改投資增速及占比、項目建設、要素保障等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指標體系。(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6.加大空間要素保障力度。

一是強化工業發展空間保障,劃定不低于全市建設用地總面積30%的工業用地保障紅線。加強工業用地(包括物流倉儲,不包括采礦用地)出讓全生命周期管理。每年新出讓的工業用地(含新型產業用地)占年度出讓土地的比例不低于30%。存量工業用地確需改變用途的,按照“總量動態平衡”的原則確保全市工業用地總量不減少。

二是深化“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優化標準廠房、新型產業發展用地政策,鼓勵存量工業用地轉新型產業發展用地。每年盤活的低效用地,優先支持工業發展,支持重點產業項目用地。

三是加大市域產業統籌力度,完善產業空間布局優化調整機制,加快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推進開發區各項改革任務,進一步整合提升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功能,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載體支撐。突出園區核心載體作用,集聚優勢資源,打造特色產業基地,推進產業集群集聚集約發展。(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投資促進局)

7.加大投資支持力度。更大力度推進存量崛起,在深入實施《濟南市工業投資倍增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基礎上,建立工業投資同步獎補機制,加大工業和技術改造普惠性獎補支持力度,實施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補貼“零門檻”申報,對普通技改項目給予實際設備投資額10%的獎補,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對整生產線、整車間和整工廠的智能化改造項目,分別給予設備投資(含軟件)12%、15%和20%的獎補,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更大力度推進增量激活,加大工業項目謀劃招引力度,突出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招商,加大對工業等實體經濟項目支持和考核的力度。到2022年,全市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在2019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工業投資占比提高到25%以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投資促進局)

8.加大要素跟著項目走的保障力度。推進流程再造改革,在獲得電力、信貸、用地用水用氣等方面再推出一批新流程。進一步優化“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模式,加快項目落地進度。實施“標準地”供地改革,加強土地儲備市級統籌,促進土地資源高效配置。建立指標調劑機制,開展用能權、排污權、用水權交易試點,優先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支持企業和園區開展綠色化改造,開發綠色產品,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園區(集聚區),對經市級以上認定的給予一次性獎補。(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務局、國網濟南供電公司、國網萊蕪供電公司)

9.加大市場主體培育支持力度。建立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梯度培育庫,加大常態化上規入庫服務企業力度,強化政策集成,加大支持力度。在落實《濟南市促進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濟政發〔2019〕1號)首次突破獎勵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支持企業上臺階,每新上一個百億元臺階獎勵200萬元,每新上一個10億元臺階獎勵50萬元。完善“一業一策”“一企一策”支持和服務企業發展工作機制。(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統計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

10.加大創新驅動激勵力度。強化企業自主創新激勵力度,加大各類產投基金和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支持骨干企業牽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支持重大產業和關鍵技術突破創新。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和開放共享,充分發揮市、區縣兩級財政資金引導帶動作用,推動引進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基地,支持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共性技術平臺、算力數據平臺、檢測檢驗平臺、適配驗證平臺建設。支持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新獲批國家級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研發機構的企業,給予最高500萬元扶持;新獲批省級研發機構的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扶持;新獲批市級研發機構的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扶持。到2022年,全市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1000家。對經市推薦的獲得國家、省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學技術進步一、二等獎項目的企業(第一完成單位),參照國家、省獎勵政策,給予配套獎勵。健全科技中介服務體系,打造濟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1+6+N”平臺,到2022年,全市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400億元。(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

11.加大品質標準提升激勵力度。實施“質量強市”和“品牌強市”戰略,鼓勵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支持企業主導和參與標準制定、修訂,到2022年,制定國際、國外先進標準達到40項,制定國家標準達到2200項;行業標準達到3000項;地方標準達到3750項。加強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對知識產權托管、高價值專利組合培育、知識產權轉移轉化等,給予激勵資助。提升制造業和數字經濟企業商標品牌培育、保護、運用意識和能力,到2022年,全市高端品牌培育企業總數保持全省前列。鼓勵濟南產品在地應用,建立完善供需平臺,建設“濟南工業大數據平臺”,定期遴選發布《濟南優勢工業產品目錄》,加強產銷銜接力度,加大首購首用新產品新技術的扶持力度,加大國內外市場開拓力度。完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獎勵政策。支持制造業企業和優質電商平臺聯動提質,積極發展在線新經濟。(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

12.加大減稅降費力度。落實國家增值稅改革措施。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促進穩崗就業。加快推動電力市場化交易,對高新技術、高端制造業、集成電路、新材料、工業互聯網、超算、數據中心等高端前沿產業,可不受電壓等級和用電量限制。適時延長國家降低工商業電價5%政策期限,對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領域企業實施差異化電價補貼政策,在落實國家統一降電價基礎上進一步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加大公共資源開放力度,加大財政資金對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支持力度。抓好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落實,加大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賬款清欠力度,完善企業減負降本長效機制。(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有關部門,各區縣政府)

13.加大金融支持服務力度

一是完善政銀企合作機制,深入推動產業和金融合作,對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重點領域建立企業“白名單”制度,為落實差別化的信貸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二是支持金融機構創新發展符合制造業和新經濟特點的信貸管理辦法和金融產品體系,鼓勵發展產業鏈金融產品和服務,促進降低產業鏈整體融資成本。鼓勵融資租賃業務發展,支持直接租賃、售后回租等業務,通過“以租代購”、分期償還等方式,推動企業設備更新改造和智能升級。

三是持續提升“五位一體”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加大貸款風險補償融資服務力度,拓展政策性擔保服務范圍和能力,深化拓展提升數字金融“一貸通”數據匯聚共享能力,推動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持續下降。(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營業管理部、人民銀行萊蕪中心支行、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14.加強人才引育保障力度。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對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領軍人才及團隊、高端人才、急需緊缺人才的引進、培養、激勵力度。建立領軍人才持續穩定支持機制。支持職業技能培訓載體建設,完善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在產業、人員集聚的新產業工業項目用地,在產業集聚區、重大創新功能區以及國家級、省級園區內及周邊交通便利地區,鼓勵配套建設人才公寓、政策性租賃住房。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利用標準廠房或新型產業發展用地政策建設職工集體宿舍。(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投資促進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縣政府)

15.加大服務企業體系建設力度。

一是持續完善服務企業常態長效機制。支持“濟企通”服務企業云平臺提升功能水平,推進與涉企職能部門各類平臺的互聯互通,打造企業版“12345”,堅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服務理念,為企業提供集中統一高效的實時服務。

二是加大各類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平臺和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

三是強化企業家隊伍建設,實施“樹名企、創名牌、育名家”三名工程,打造“工信名家講堂”品牌,加大企業家培訓力度,多層次多領域激發企業家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讓名企名牌名家領跑城市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有關部門,各區縣政府)

16.營造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法治環境。健全完善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制度,把依法保護企業家人身權、財產權、創新權益、經營自主權作為重點,嚴厲查處侵犯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各種違法行為。營造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強化企業家公平競爭權益保障,健全企業家誠信經營激勵約束機制,持續提高監管的公平性規范性簡約性。營造法治、透明、公平的政策環境,持續完善精準支持政策,堅定企業家信心,穩定企業家預期。加快推進“五減”改革,力推清單之外無證明,100個高頻事項“最多跑一次”,涉企事項全部容缺受理。建立企業家容錯機制,鼓勵創業創新、做強做大。(責任單位: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法院、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各有關部門)

五、保障措施

17.加強組織領導。全面加強各級黨委、政府對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領導,建立市級領導分包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機制,成立濟南市工業強市建設領導小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任組長,成員由各區縣(功能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相關部門和單位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加強和各區縣、各部門、行業協會間協調,建立完善統計監測體系和監督考評機制。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工作措施,完善保障機制,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責任單位: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市委組織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有關部門,各區縣黨委和政府)

18.加強財政資金精準支持。貫徹落實國家、省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各項扶持政策。每年設立不低于20億元的工業發展扶持資金,優化完善市級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統籌安排、集中投入、規范管理的運行機制,提高精準性和及時性。對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突出的區縣實施市級財政專項激勵。(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縣政府)

19.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大力弘揚制造文化,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廣泛宣傳堅守實業、創造輝煌的優秀企業和企業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讓從事制造業的企業家和勞動者感到光榮,讓從事制造成為受人尊重的好職業,進一步營造全社會崇尚實體經濟、崇尚創新、支持制造業的濃厚氛圍。定期召開工業強市大會,建立完善先進企業、優秀企業家激勵機制,大力進行褒獎,凝聚全社會支持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E-mail:chinagygfw@163.com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豐管路16號(優橙創新中心B座)2號樓3層3003
版權所有(c)工業固廢網 京ICP備2021001375號-3
技術支持:網站托管基地

想看日本黄色录像-1级黄片视频频播播放假-av不卡电影台湾在线观看-国产美女精品在线动漫小说